本以為,國慶假期就這么安靜愉快地過去了,沒想到最后一天迎來一個重磅消息——降準。
央行決定,從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部分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可以說,本輪降準的幅度很大,超出市場預期,因為一般為0.5%。
降準所釋放的部分資金用于償還10月15日到期的約4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這部分MLF當日不再續做。除去此部分,降準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
本次降準被市場解讀為:釋放資金1.2萬億元。
對此,央行強調: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盡管如此,大家還是很關心,假期還在操心的央行,究竟用意何在?對人民幣、股市、樓市等又有何影響?我們來聽聽大頭的觀點。
張明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研究員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央行不認為短期內通脹會成為重大威脅
本次降準的宏觀背景,是實體經濟增速的進一步放緩。不出意外的話,2018年第3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將回落至6.6%,而第四季度可能進一步回落至6.4%左右。
中美貿易摩擦的加劇將會進一步削弱進出口部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一旦出口增速由于貿易摩擦的影響有所回落,這將會影響制造業投資增速。房地產調控的趨嚴將會導致房地產投資增速逐漸回落。而目前中央政府鼓勵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以及鼓勵商業銀行購買專項債的做法,也僅僅只能導致基建投資增速溫和反彈。
本次降準的金融背景,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度依然較大。盡管之前央行兩次定向降準的目的之一均是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然而在金融監管環境趨嚴、銀行資產大量回表的過程中,商業銀行通常傾向于削減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過去幾個月發生了社會融資總額增速遠低于人民幣貸款增速、M1增速持續低于M2增速的現象,背后其實均反映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度可能不降反增。
中小企業融資難度可能不降反增
要切實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難度,一方面需要央行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動性供給,另一方面需要監管部門在監管政策方面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此外還需要保持股權市場的活躍。如果缺乏后兩者的配合,僅靠央行降準是難以實現這一目標的。
本次央行降準反映的另一個問題,是央行并不認為短期內通脹會成為重大威脅。前一段時間,包括油價上漲、壽光水災、非洲豬疫、中美貿易摩擦、一線城市房租上漲等事件,都提振了市場關于經濟滯脹的預期。上述這些通脹事件均屬于供給側沖擊,如果沒有需求側配合,短期內對通脹的影響不會太大。CPI同比增速的中樞水平未來一年內有望從2.0%提升至2.5%左右,但繼續上升的空間不大。通脹雖有遠慮(受糧食價格反彈驅動),但沒有近憂。
本次降準之后,我們預計,央行在今年年內繼續降準的概率較小,下一次降準可能會放到明年年初春節之前。